【2021.01.25】「公匙基礎設施和數碼身份的演變和本地應用」系列之「可信數碼認證生態系統」國際論壇圓滿舉行
自我管理數碼認證技術衝破現有規限,與私隱權共存,為全球各界帶來無限保障及機遇
香港公匙基建論壇一直致力於提高公眾和行業對公匙基礎設施(“PKI”)項目在解決基於電子通訊中的真實性,完整性,機密性和不可否認性,以及解決有關開放網絡安全性問題方面的重要認識,提升PKI的操作性和易用性。為了在疫情常態化下更好發揮創新科技力量,及誇境經濟和生活重新注入活力,由香港公匙基建論壇主辦、創新科技署資助,聯同美國,加拿大及歐洲等科技專家共同支持「可信數碼認證生態系統」的國際研討會已分別於2021年1月12日和19日圓滿舉行。是次國際論壇由季瑞華先生,普華永道中國合夥人及亞洲公匙基建聯盟副主席主持,並邀請了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先生、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博士、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先生、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林偉喬先生、吳永嘉議員、葛珮帆議員、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主席史立德博士、香港生物科技協會主席于常海教授、智慧城市聯盟會長楊文銳先生,聯同嶺南大學副校長莫家豪教授、香港生物科技之父盧毓琳教授、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何濼生教授等本地專家,以及著名海外專家:Ann Cavoukian博士 - 加拿大安大略省前信息和隱私專員和Global Privacy & Security by Design 執行董事,Drummond Reed先生 - Trust over IP Foundation (ToIP)聯合創始人兼指導委員會成員及Evernym首席信託官,Stephan Wolf 先生 - Global Legal Entity Identifier Foundation首席執行官 ,以及 Karla McKenna女士 - Global Legal Entity Identifier Foundation (GLEIF) 標準基建負責人及GLEIF Americas 常務董事發表演講,暢談推動透過區塊鏈技術的自我管理數碼認證技術,隱私數據管理及全球法人機構識別編碼(LEI; Legal Entity Identifier) 的標準在香港的發展機遇及潛力。
首場研討會聚焦在政府及科技業界於疫情常態化的情況下,如何透過此創新的自我管理數碼身份認證技術,以可驗證的數碼證書和ToIP的開放標準去解決數碼身份的管理、認證,並處理KYC、數據收集和法規遵從性的問題。香港公匙基建論壇主席陳婉華女士表示 ToIP 不但在設計上充分考慮到私隱的保障,滿足香港人最重視的個人資料(隱私)條例,更以自我管理(分佈式)數碼身份基礎設施,建立可信性的生態系統,並加快完善公共服務的治理,應付尤其疫情帶來的問題。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主席史立德博士分享現時廠商界在貿易發展中面對的挑戰,並表示希望香港政府及各界可一同支持是次研討會提出的ToIP及 LEI方案來解決在疫情下跨境貿易的規限和發展。
兩場研討會提出了可透過ToIP發起的開源標準及區塊鏈數碼身份體系建立的應用建議:
第二場研討會則關注數碼身份與銀行業及商界的結合,解釋ToIP如何以數碼基礎設施提高合規自動化,幫助重新開放相關業務,在疫情常態化的情況下,幫助政府及企業降低成本,簡化KYC和金融交易,包括跨境貿易,並加快對市民服務的提供。不單有利發展銀行及證券業務,對於金融科技更是一大突破。與此同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可融合轉數快(FPS)在去中心化數碼基建的平合上,令各項申請流程更簡易及快捷。
1. 數碼健康通行證 - 用於管理和驗證政府、航空公司、實驗室和旅客之間必要的檢測或疫苗信息安全的使用。因其設計理念可以使全球病毒檢測機構和疫苗機構作為官方健康身份發行人,向個人簽發已驗證的數碼憑證,讓這持有人憑著「隨身攜帶」的數碼化健康標籤,在疫情出行時可以向各國海關和邊檢部門(驗證方)展示病毒檢測及疫苗接種紀錄。區塊鏈上的公共可信賬本記錄了完整的驗證信息,可有效地保證相關結果的可信度,並提高個人數據的隱私保護。相信此舉有助於在不採取檢疫隔離措施的情況下重新開放邊境。數碼健康通行證更可以與國際類似的驗證機構和相關部門一同實現安全跨境措施,比如IATA Travel Pass(國際航協旅行通行證)。
另外,利用Legal Entity Identifier(法人機構識別編碼, LEI)來識別具備相關資格的化驗室,以在政府部門的監督下對病毒檢測機構的資格進行更嚴謹的管控。通過以國際標準組織制定ISO 17442標準為基礎的LEI標準,各國化驗室部門將列出一份安全可信的白名單,便於跨地區之間的相互認可。區塊鏈的分布式數碼身份及LEI編碼的國際標準將新一代的數碼世界與物理世界互通,促進全球化數碼經濟的發展。
2. 香港生物科技之父盧毓琳教授則談論數碼化與生物科技的運用及結合。他表示抗擊疫情需要多方的力量,倡導建立一個受全球各國認可的發展體系,加上安全健康證書平台的應用,讓其他國家、地區和公民都可以參考使用;再將數碼化可信任體系的標準應用於檢測報告和疫苗記錄上,以期攜手與各國合作,在同一平台上分享有關疫苗及其使用資訊,共同走出眼下的疫情困局。
是次研討會為疫情防治注入了全新創科技術及理念,得到香港政府和社會有關部門和機構的積極參與、研究和支持。香港公匙基建論壇與全球領先數碼化身份倡導者合作,率先加入由Linux Foundation 成立於2020 年的Trust Over IP Foundation,成為ToIP督導委員會委員,並且共同就數碼健康通行證進行戰略合作。香港公匙基建論壇將利用其資源和技術知識的優勢,為香港市民提供去中心化技術的國際數碼健康或旅行通行證。相信市民在疫情下自由出行將指日可待。
除了防控疫情,嶺南大學副校長莫家豪教授則分享了如何拓展去中心化技術認證的應用,探討其他方面的發展,尤其學術上的應用: 由大學所發出的學歷真偽,讓任何一所學術和商業機構都可以在申請人自願分享資料的情況下,在「鏈上」認證申請人的文件,以確保所認證的證明文件皆為確實無誤。嶺大將率先在校園建立可信的區塊鏈數據存儲和分享機制。
同時,香港公匙基建論壇將與亞洲公匙基建聯盟(APKIC)等各界開展跨地域合作,把生物科技結合數碼化可信任體系,並與東南亞國家等周邊地區達成基於數碼身份體系互聯互通共同合作,形成廣泛的國際區塊鏈開源標準,實現個人信息數據化的同時,也使這些數據得以跨領域、跨層級、跨國家流動,為市民出行以及其他經濟生活領域提供更完善、更有保障的數碼化體驗。
[ 詳細資料 ]